在希望的田野上
时间:2010/12/12 来源:金典网络 浏览:1030次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鹅鸭成群、鱼虾跳跃、花果飘香,还有大棚蔬菜、有机稻米,现代高效农业如春花绽放……”一首现实版的《在希望的田野上》,再现我市现代高效农业的无限魅力。
近年来,我市把发展高效农业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重要措施,围绕发展重点特色产业,以“市有万亩示范区,镇有千亩示范园”为抓手,着力打造“三带四区五园”,现代高效农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成高效农业面积71.7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61.3%。
规划先行 绘就特色蓝图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组织农口部门结合产业基础、特色资源,先后精心编制了扬州鹅、罗氏沼虾、蛋鸡养殖、稻田养殖小龙虾、高档花卉苗木、优质葡萄和茨菇、芡实等一批特色产业的发展规划,并充分挖掘高邮鸭这一品牌优势,进一步修订完善了高邮鸭产业园规划,力求做强品牌,做大产业。八桥现代农业产业园被列为扬州市高效农业建设示范园后,我市专门安排30万元经费,聘请南京农业大学园区研究中心专家,编制园区基础设施、产业定位、运作模式等详细规划,并组织相关专家对规划进行评审,以保证园区建设高起点起步、高标准实施、高效益回报。
为做好“十二五”现代高效农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市农口等部门深入乡镇调研,进一步谋划高效农业发展目标、发展定位、发展路径,目前现代高效农业发展规划已正式汇编成册,规划涵盖全市22个乡镇(园区)“十二五”期间高效农业的发展重点和推进措施,对加快发展高效农业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政策激励 引领加快发展
为充分调动全市上下发展高效农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政策。对发展现代高效设施规模种植业,新建连片钢架大棚折实面积在100亩以上的,每亩给予补助资金1600元;新建简易连片大棚折实面积在200亩以上的,每亩补助资金600元;其它高效设施种植业项目当年固定投资每亩3000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200万元以上的,按每亩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5%给予补贴;对固定资产投资500万美元以上或人民币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农业重大项目,实行“一事一议”,在税收、土地供应、规费、用水、用电等方面都给予优惠的扶持政策。特别是农产品加工流通项目,只要符合用地规划,达到投资标准的,均优先安排用地指标。与此同时,我市建立了现代高效规模农业督查考核制度,制定了考核细则,对乡镇、农户当年高效农业建设有成效的,按照政策规定给予一定的奖励。
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出台,还吸引了一批境内外客商前来投资高效农业,朝晖蔬菜种植加工、苏中大地果蔬加工、博轩水产加工等一批体量较大的高效农业项目,相继落户我市。2009年,全市农业实际利用外资3000多万美元;今年上半年实施农业项目174项,其中外资项目5个,到账外资1036.2万美元,使我市高效农业的发展由量的扩张逐步发展到质的提升。
多元带动 引来“百鸟朝凤”
我市是传统的农业大市,绝大多数农民习惯于“一季稻、一季麦”的传统种植模式,如何让种植模式从“传统”转为“高效”,各乡镇、村积极引导,让农民在高效农业的平台上一展身手。汤庄镇流转土地2000亩,镇财政投入建设园区道路、水系、电力等基础设施,搭建钢架大棚,并以每亩500元的标准租赁给本镇农户种植大棚蔬菜。在镇村干部的带头示范下,目前已有156户农民入园经营,亩均纯收入5000元以上,园区成为当地农民创业致富的乐园。为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拉动作用,我市鼓励龙头企业到农村办合作社、建种养基地,目前全市龙头企业在农村建成30多万亩的示范基地。戚伍公司在建成10万亩水产品养殖基地的同时,还帮助养殖户建立塘口养殖档案,目前该公司已成为扬州市首家水产品自营出口企业,年加工水产品1万吨以上,有效地保障了养殖户的利益。
我市以能人引路,带动农民共同致富。省劳动模范张柏林领头创办的白玉葡萄专业合作社(柏林庄园)种植葡萄1174亩,同时辐射带动周边农户种植葡萄400多亩;曹连标在界首创办以葡萄种植为主的农业生态园,园区面积达300亩。目前,我市发展高效农业的“双带”干部比例达到25%,各类种养大户超过3500个。与此同时,我市还以“三大合作”为抓手,将土地股份合作社与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机结合,发展高效农业,致富当地农民。宇鑫瓜果蔬菜专业合作社与甘垛镇袁家土地股份合作社合作,建成瓜果蔬菜基地3000亩,去年,土地股份合作社的社员每亩得到保底分红475元。截至目前,我市已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281家,入股土地22.7万亩。
创新转变 提升发展质态
高效农业唯有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态,才能持续高效发展。为此,我市积极推进循环农业建设,以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生态保护为核心,通过培育完善产业循环链,提高农产品质量,实现农业经济效益最大化。横泾镇以鸭——鱼、稻麦秸秆——鸭粪、垫料——有机稻米——鸭,稻麦秸秆——鸭粪、垫料——有机蔬菜等为循环模式,着力打造种养业发展循环产业链,推动种养一体化,建成了3000亩高效规模循环有机农业园区。每年鱼鸭混养区生产鸭蛋7500万枚,鱼类750吨,销售额达亿元;有机稻米等亩纯效益2800元以上。
国家级龙头企业双兔公司,大力推广稻鸭共作、稻田养虾等农业先进技术,新建有机稻米转换基地1万亩;甘垛镇与上海水产大学合作稻田养殖小龙虾取得成功,养殖规模达3000亩;另外,车逻镇的西瓜、汤庄镇的西红柿、菱塘回族乡的双孢菇、周巷镇的西兰花、汉留镇的丝瓜、八桥镇的草莓等种植面积也逐步扩大。我市还推进农业项目的政产学研合作,先后同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江南大学等高等院校合作,开发了米乳饮料、米糠营养素、米糠营养纤维等保健品,在国内率先实现稻米深加工;利用水产品加工的废弃虾壳,研制出甲壳素、盐酸盐等30多种产品,有效促进了资源集约利用和企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