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碧水入画来
时间:2010/12/17 来源:金典网络 浏览:1005次
——我市“十一五”发展成就系列报道之七
当你漫步运河东堤,蓝天、白云、碧水、波光,如一幅水墨画映入眼帘;当你徜徉林荫大道,鸟语花香、满眼绿色使人心旷神怡……水做的高邮美极了!每天坚持晨练的陈老先生感慨地说,现在的高邮烟囱不见了、河道变清了、环境更美了。据了解,“十一五”期间,市区API(空气污染指数)指数小于100的天数为358天,环境空气达标率98.2%、饮水水源达标率100%、噪声达标区覆盖率70%,小康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得分为87分以上,超过江苏省全面小康建设80分的考核指标要求。
环境与发展——时代主题
“十一五”期间,市委、市政府唱响“环境与发展”的主旋律,大力倡导生态文明。
如何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经济快速增长的矛盾?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牢固确立“绿色发展”的意识,力求环境改善的“拐点”前移。大家一致认为,发展经济也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2002年,我市在扬州市第一批创成国家生态示范区。2006年以来,市委成立了生态高邮建设领导小组,切实加强了对生态高邮建设的组织领导,先后制定了《高邮生态市建设规划》,出台了《关于加快生态高邮建设的意见》,把生态高邮建设摆上重要的战略位置。
环境是资源,生态是生产力。在城镇规划、资源开发、结构调整、园区建设等重大决策中,我市从经济、社会和环境以及技术等方面进行环境影响综合评价,优先考虑生态环境承载力,使其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近几年来,我市按照“区域集中、开发集约、能源集合、产业集聚、污染集中治理”的原则,全面推进市经济开发区、城南经济新区和菱塘光电科技产业园区等重点园区的建设,开展了20个乡镇工业集中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活动,城区的工业企业实现了“退城进园”。与此同时,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严格环保准入制度,加快发展低污染的绿色环保产品,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高耗能、高污染、高风险、低产出、低效益建设项目,实行一票否决。实践证明,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不仅没有束缚发展的手脚,而且促进了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质量、水平的提高,为加快发展腾出了宝贵的环境容量,上了更多的大项目、好项目。我市还先后关闭、取缔了严重污染企业35家,共组织实施了减排工程项目50多个,从根本上杜绝了再生污染源的出现。经国家环保部认定,我市COD和SO2减排量分别达到“十一五”的目标。
治标又治本——协调和谐
环境保护是一项涉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问题。前些年,因河水污染,龙虬镇农民无法养鱼养虾,现在环境变好了,龙虬建成了万亩罗氏沼虾养殖基地,农民收入逐年增加。科学发展、生态建设,既解决了环境问题,又促进了经济发展。
面对环境保护欠下的历史“陈账”,我市不断加大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投资1.03亿元建成的海潮生活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投入运行,二期工程今年8月投入运行,建成污水提升泵站5座、截污管网59.42公里,日处理污水3万吨以上;2009年,投资2600万元建成的日处理200吨的朱家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已投入运行;湖西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已完成土建工程,铺设15.3公里污水主干管网,湖西四乡镇将启动管网、泵站建设,送桥、天山今年底与其主管网接管。据了解,目前全市已建成15套日处理6110吨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和12座垃圾中转站,还有6个乡镇正在建设污水处理厂和垃圾中转站;开发区、城南经济新区、高邮镇工业集中区、龙虬镇正加快实施截污管网建设,年内将实现与海潮污水处理厂接管。
我市处于国家南水北调东线源头区和高邮湖湿地保护区,生态建设的要求高、任务重。造纸黑液塘朱家塘、南角塘、薛南塘成为悬在高邮人民头顶上的一枚“定时炸弹”,为彻底摘除这颗“炸弹”,市委、市政府投入4500万元对造纸废水进行治理,共处理废水约97万立方米,使黑液塘得到彻底根治。
为确保北澄子河三垛西大桥国控断面稳定达标,我市先后实施了海潮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北澄子河上段88条居家船搬迁工程、盐河4.3公里河道清淤工程、扬州中宇化工公司退城进园和海潮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等7个项目,确保了北澄子河三垛国控断面水质的稳定达标。
整治加创建——成效显著
为加快生态市建设步伐,我市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按照“六清六建”的要求,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推行“五位一体”的管护模式。目前,我市农村垃圾集中处理率达90%,市、乡河道整治率达80%以上,农村改厕普及率达51.4%。建立秸秆禁烧监管长效管理机制,达到了“不见一处火、不见一处黑、不冒一处烟”的要求。
市政府还加大生态高邮建设投入力度,设立专项基金,用于创建全国生态乡镇、环境保护能力建设和创建全国环保模范城、国家生态市的建设。目前,菱塘回族乡已被国家环保部命名为全国生态镇;高邮镇、周巷、天山、卸甲、车逻、郭集等6个镇等待命名;送桥、八桥、三垛、汉留、临泽、横泾等6个镇已通过省级验收;界首、龙虬、马棚、司徒、甘垛等5个镇正大力推进生态镇创建,迎接考核验收。另外,我市已建成省及扬州市级生态村225个、绿色机关24个、绿色学校98所、绿色企业13家、绿色商店9家、绿色社区13个。
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尺度,加强环境保护、加快生态建设是我市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战略课题。我们坚信,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通过优化产业结构、优化建设布局、优化人居环境等标本兼治的措施,“十二五”期间,我市定能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科学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