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山镇积极实施“慰烈工程”保护红色资源
时间:2011/2/22 来源:金典网络 浏览:793次
周山镇是一个革命老区,在这片洒满烈士鲜血的土地上,曾发生过几次场面较大的激烈战斗,长眠着近200名革命烈士。由于当时条件所限,这些烈士只能就近安葬在乡间田野。为告慰先烈,安抚烈士遗属,让周山的子孙后代永远铭记住光荣的历史,2010年,周山镇在市民政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下,大力实施“慰烈工程”,有效地抢救和保护了红色资源。
一、广泛动员,落实任务
实施“慰烈工程”是一项系统性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在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周山镇专题召开党政联席会,研究制定实施“慰烈工程”工作方案,明确领导分工、部门任务、工作步骤和时间要求,制定单项工作考核办法,并将考核结果纳入“三个文明”建设百分考核总分,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为确保这项工作落到实处,周山镇还召开实施“慰烈工程”动员会,阐明实施“慰烈工程”的重要意义,使广大镇村干部认识到,实施“慰烈工程”是历史的使命,光荣的任务,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镇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还通过镇干会、两干会,多层次、多渠道进行宣传督促,并在下村工作之机,了解和检查此项工作进展情况,有力地促进了“慰烈工程”的顺利实施。
二、全面普查,摸清底数
做好散葬烈士墓摸底工作是实施“慰烈工程”的前提。底数不清,情况不明,工作就无法开展。周山镇有本籍烈士129名、外籍烈士60多名。这些烈士有无坟墓,墓址何处,情况十分复杂。为弄清全镇散葬烈士墓的数量,周山镇将烈士的基本信息反馈给各村,并下发有关表格,要求各村做好普查登记工作。在普查工作中,他们发现:烈士的生平现任的村组干部了解不多,烈士墓的具体位置也不清楚,多数烈士无嫡系亲属。针对这一情况,周山镇民政办迅速要求各村召开当地老年人、老军人座谈会。通过座谈了解,掌握详细的烈士生平事迹和当年的安葬细节。在此基础上,再要求各村寻找烈士遗属,确定烈士墓的准确位置,并将调查掌握的信息上报。对外籍烈士墓,则专门抽调人员组成调查组,通过走访老干部、老军人,了解当年的安葬情况,确保全镇烈士墓的登记工作做到不漏、不重、不错。
三、兴建墓穴,集中安葬
周山烈士陵园始建于1984年,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个陵园松柏林立,庄严肃穆,是周山镇烈士集中安葬较为理想的地方。在市民政局和周山烈士故乡——浙江勾山镇的大力支持下,周山镇坚持高标准规划、高品味设计、高质量建设。目前,已经兴建起英烈墙1面、烈士墓50座、无名烈士墓1座,新增纪念场地1000平方米,并在其间点缀花草、松柏,极大提升了周山烈士陵园的品位。为使烈士遗属配合迁葬工作,周山镇统一为每户发放一定的迁葬费,并免费提供车辆。周山镇还充分尊重农村风俗,妥善处理烈士夫妻合葬、碑文内容不一等问题,严格落实好搬迁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对无名的和无遗属的烈士墓,则由镇民政办组织人力统一搬迁。清明节前,周山镇还专门举行了一个既肃穆又隆重的烈士迁葬仪式,自发参加仪式的群众不计其数。在西角墩牺牲的周长金烈士的儿子周如福,百忙之中也从邮城赶回周山,他置身于绿草如茵、鲜花盛开、修葺一新的烈士陵园,看着一座座题写烈士英名的墓穴,在自己父亲的墓前,感慨万分地说:“父亲啊,您终于有了永久的家了”!原来由于河道开挖、土地整理等原因,周长金烈士遗骸已被迁移了6次。
四、收藏遗物,激励后人
村组干部在走访烈士遗属时,发现不少烈士生前用过的物品。对此,周山镇安排专人登门入户做动员工作,力争让周山烈士陵园统一保管这些遗物。民工在给烈士起骨时,还发现了不少生铜锈的弹壳和随葬的刺刀,工作人员也及时插上标签,认真加以收集。他们认为烈士的遗物是弥足珍贵的,是烈士生平和事迹的佐证,是革命传统教育无法替代的形象教材,应在周山革命烈士纪念室增设专柜存放,以供后人瞻仰。
实施“慰烈工程”不仅告慰了烈士们的在天之灵,安慰了烈士的遗属,更激励后人报效祖国、建设家乡的热情。周山镇将继续加大投入,进一步扩建陵园广场,并以周山烈士陵园为平台,开展经常性纪念活动,在育人资政上做足文章,努力把周山烈士陵园打造成全省一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